梅州备考技巧

凯发k8官网下载-凯发k8手机网页

2021梅州事业单位公基考点及习题:唯物论

广东华图 | 2021-05-19 09:53

收藏

  一、世界的物质性

  (一)物质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二)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

  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1.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3)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状态、平稳状态和量变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静止是认识事物的起点和基础。

  (2)相对静止主要有两种形态:

  ①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②事物处于量变阶段,保持质的稳定性。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关系:

  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4.两种错误主张

  一种是把相对静止夸大为绝对静止的形而上学观点。

  另一种是相对主义:这种观点,否认相对静止,把一切具体物质形态同它们的运动形态都看成是一堆变幻不定的不可捉摸的东西,不承认事物有质的相对稳定性,最终必然要导致不可知论。

  【习题】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事物“什么也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事物和运动的关系【习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

  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论断蕴含的辩证唯物论哲理主要是

  ( )。

  a.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任何事物都处在绝对的运动变化之中

  c.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三)时间和空间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的,即一去不复返的性质。

  3.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的,即具有长、宽、高三度。

  4.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二、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环节:①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②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感觉心理;③由动物心理飞跃到人类意识。

  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史的锁钥”

  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壳是在劳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劳动和语言直接推动了从猿脑到人脑的转变。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三)意识的作用

  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2.意识能动作用表现为: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3)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4)意识活动对人体活动的控制。

  【习题】温家宝总理把勤政比喻为“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某终”,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b.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c.意识具有社会物质性

  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习题】“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是一种特殊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d.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三)方法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坚持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

  【习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精神贫困问题是摆在扶贫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解决好精神层面的问题,才能真正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提升自主脱贫能力。强调精神脱贫的重要性是因为( )。 a.意识可以产生物质

  b.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c.精神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力量

  d.意识可以直接改造世界

  【习题】德国政府规定,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以爱护森林为荣,砍伐树木为耻”的理念在每个德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与热衷于用珍贵木材制作家具、艺术品或进行投资收藏的中国人相比,德国人对珍稀木材并不热衷,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较为完善,德国森林覆盖率高。这主要说明( )

  a.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b.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符合客观规律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能够有效指导实践并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四、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定义

  (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性。

  (3)规律可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习题】瑞士“阳光动力2号”开启了太阳能飞机的首次环球之旅,该飞机不用一滴燃油,使用单晶硅电池板,提高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作了进一步的探索。这说明( )。

  a.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b.客观规律是以人的需要为转移的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

  d.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控制和改变规律

  (二)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亦称“自觉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或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三)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习题】“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

  a.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b.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c.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有差别的

  d.事物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习题】“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这段励志留言在网上受到网友追捧,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a.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制约

  d.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关键

2021梅州事业单位公基考点及习题:唯物论-凯发k8官网下载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凯发k8官网下载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凯发k8手机网页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